前晚十點師大合唱團的指揮老師 Line 我, 央我隔天晚上幫忙帶團練. 因為再過三天要演唱會了, 指揮老師家裡有事, 加上天氣多變助理指揮重感冒. 所以身為行政指導老師的我只好義不容辭, 在午夜之前火速讀了十首歌的譜, 其中只有兩首我聽過.
隔天早上一名學生從國外回國來訪, 下午滿堂, 接著就是晚上三個小時團練. 三個小時過去, 重新溫存了指揮的回憶與樂趣, 但是好累. 雖自知體內的音樂仍在, 甚至有些東西因為這幾年的沈潛, 反而更加圓熟了. 但中年大叔的身體已經沒辦法像以前一樣精力充沛, 表達的能力和比喻的能力也生疏了. 也因為世代隔閡或第一次帶他們, 一些情緒不易有共鳴, 一些比喻不容易傳達. 復以一些歌裡的感情, 真的需要夠多的生命體驗才會懂. 不過大家很努力, 有些樂段的音樂真的對了, 我也很滿意了.
比較感慨的是更深層難以言說的世代差異. "靜" 是需要學習的, 也需要內化的時間. 但現在的年輕人成長過程中, 從我們這個世代個人風格的過份壓抑, 轉而被新世代過份鼓勵自我表達的自由. 過猶不及, 從而就是我們這個世代弱化的思辯, 彈性與出格創新能力, 以及新的世代急著展現自我而沒有養成聆聽的習慣與耐性, 更沒有學習去意識到自我個體對整個空間的或整個團體的責任感. 兩個世代的巨大差異, 在教書二十幾年的課堂上有愈來愈深的感觸.
比如合唱, "準備唱" 的靜默是需要全神貫注的, 準備進入曲子是需要醞釀的. 昨晚每首練唱, 大家都很認真也很興奮, 但是永遠都是開始前最後一刻才能靜下來, 在輪到自己時才進入曲子. 音樂還是美麗, 但是多了一點浮躁氣, 就有點可惜了. 從去年觀察到現在, 這儼然是壞習慣, 我點到為止, 就看看學生能不能理解了.
不過我還是感謝指揮老師讓我有這樣的一次意外溫存的機會. 這種事偶一為之是很有趣的, 但要我現在再每個星期練唱, 像以前一樣 (二十年了!) 用著滿滿熱情, 瘋狂到同時指揮四個團, 不顧一切地燃燒與放肆, 不管是體力或是能力, 都已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青春真的只有一次, 要好好燃燒, 才不會後悔. 這樣以後就可以像教官一樣, 充滿自我吹噓, 倚老賣老與嘮叨的材料. 多希望現在我的學生, 不管是不是合唱團的, 都可以了解這種美好啊.
2018, 森棚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