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16, 2016

ISEF 2016 數學科首獎


前天傳來好消息, 霈萱在美國ISEF 2016 拿到數學科首獎. 我是又驚又喜.

今年這件代表作品, 當初台灣的評審團是勉強推薦的. 霈萱非常努力, 的確做出了一些新的性質. 為了避免捉刀, 這兩年評審時我們特別盯著作品細問學生, 直到確定這鐵定是學生自己做的. 但是問題是, 這件作品是 150 前的射影幾何題材,Pascal 定理和 Bianchon 定理, 真的是太老了. 而且 150 年文獻如山一樣多,你想得到的點子別人都想得到啊. Google 一下有好幾萬筆資料耶, 幾個月都看不完. 所以誰知道這些新結果是 *真的* 新的結果, 或是出現在幾十年前的哪裡呢? 所以評審團真的很猶豫 (事實上每個評審都很猶豫).

但科教館堅持數學不推薦不行, 否則堂堂臺灣, 不推數學作品像話嗎, 於是就推薦了.

去年數學臺灣推了兩件去美國比賽, 其中一件拿到特別獎的數學會四等獎, 但大家最看重的大會獎兩件都槓龜, 科教館今年壓力就變大. 是的, 科展的確是不要把得獎看得太重比較健康. 但是, 一來, 臺灣的處境, 導致國家必須重視所有類似的國際比賽 --- 說實在, 出國比賽的教授和選手, 都有很強的使命感. 二來, 說不想得獎是假的, 哪一個奧運選手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是去陪跑的? 三來, 這些作科展的學生對科學有大熱情, 想要被肯定的渴望和出國和各路好手爭峰心情一樣興奮 -- ISEF 是高中科展的天下第一武道會啊.

但是 ~~~ ! 就是這個但是~~~ ! 因為霈萱讀麗山, 麗山在台北. 所以從二月開始到五月出國比賽的其間, 作品數學部分的指導教授就變成我了. 科教館亦安排師大科教所譚老師加強英文部分 (他是香港人, 英文地道).

我也曾是猶豫的評審之一. 怎麼辦? 仔細思量後, 內容雖然一樣就是霈萱做的結果, 但是改成現代數學的思維來寫 --- 把純幾何的靜態問題, 變成研究算子之下的圖形變化.

海報就這樣一路大改版. 感謝好脾氣的譚老師, 我的數學部分一直改來改去, 他就只好每個星期重新幫霈萱看新的講稿. 霈萱這學生很不簡單, 抗壓性和調整能力非常高. 最後的出國海報版本, 基本上在 3/31 才定調 (剛剛複習了 email, 凌晨 2:08分 (好慘) 我寄出定調的海報. 早上 8:30 霈萱回信, 下午 1:30 譚老師回信), 這個版本和她當初國內參賽的版本觀點 *完全不同* --- 這表示她所有的海報和口語演示與對話要 *全部重來* . 離出國只有一個月了, 一般學生早就崩潰了, 但是她 EQ 甚高, 永遠溫溫笑笑地. 真的是一個不簡單的孩子.  

她來師大找了我三次, 其中兩次麗山的老師也一起來. 每次我們都從四點半討論到六點半, 從天還亮著, 討論到天暗肚子餓. 我的博士後每一次都被我拖下水來聽簡報. 中間有一次星期日, 我帶太太和小教官去科教館 (他超喜歡恐龍餐廳), 中間有一段時間我太太還被我拉到十樓培訓會場, 聽霈萱簡報. 三歲的小教官在旁邊不耐煩地扭動, 心裡只惦記著樓下的恐龍. 是的, 下次星期天你到科教館參觀時, 不要忘記十樓有一群教授和學生, 以及科教館的同仁在努力.

去年沒有數學科教授隨團, 今年科教館原希望我隨團. 但如果如此, 從二月到五月每個星期日, 都要去科教館一整天一起培訓各組代表. 小教官年紀尚小, 台北羅東分隔兩地, 我陪他的時候本就只有假日. 復以隨團五月出國十幾天, 五月底我自己還要去京都開會. 這樣不僅整個下學期假日就沒了, 而且學校的正課會亂成一團, 整個五月都不上課太不像話. 所以, 最後還是拜託譚老師隨團出國. 我和譚老師是合作愉快, 真的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伙伴.

出國前我心裡預設最好情形是, 特別獎拿到數學學會三等獎, 大會獎三等或四等, 這樣就非常滿意. 如果什麼都沒有, 也沒關係, 本來科展拿獎就是說不準的. 去年嘉峻那一件動態系統, 我也覺得精彩, 但什麼也沒得到.

結果, 前天頒獎,霈萱拿到三個獎, 其中兩個居然是超級大獎:

1. 特別獎: 數學學會第三獎.
2. 大會獎: 數學第一名. 這是台灣暌違近二十年的數學第一名.
3. 還要被選去歐洲參加青少年科展, 這是數千件中只選三件的大榮譽.

我的天啊!

我替霈萱和她的指導老師林永發老師非常高興. 幾次在師大的討論, 就知道他們花了多少的心血在這個科展上.

這十幾年來我幫科教館帶 ISEF, 數學已經拿了好幾次大會二等獎, 但是都和一等獎無緣. 我自己沒有什麼執念, 不只是得獎與否很難說, 更因為心裡有底, 大概要作到什麼境界 (過去有兩個二等獎是我給的題目, 拿到 ISEF 的二等獎後, 繼續發展, 都變成學術論文, 一篇在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一篇在 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series A. 這兩個期刊可不是開玩笑的). 一等獎我是根本不敢妄想的. 結果今年在無心之下拿到了, 真的是我完全沒預料到的. 謝謝霈萱, 也算圓了教官的一個小小願望.

得獎或許有一點運氣, 但是過來人都知道過程絕沒有僥倖. 這個問題她整整做了兩年多. 幾十個新的定理, 每一個都是心血結晶.

總之, 恭喜霈萱. 學術之路, 有這樣一個好的開始, 是非常美好的.

2016, 森棚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