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30, 2018

森棚教官的數學題

今年丘成桐數學獎, 以及全國科展, 有好幾件作品的原始問題都是我在科教館 "科學教育月刊" 專欄 "森棚教官的問題" 中的小題目. 我是一則以喜, 二則以憂, 再者以奇.

喜的是這些好問題的的確確被看見, 而且經過學生的發想與巧思, 有幾個還出現了連我都意外的開展. 學生的創造力真是有無限的可能.

憂之一是這表示第一線老師們開發新問題的能力太薄弱. 有現成的當然是方便, 但多年科展評審的經驗表明許多題材一直反覆出現, 說真的評審群都看膩了. 題目選不好就先輸一半了. 我仍期待每一次的科展有更多讓人眼睛一亮的新問題. 今年高中組就有幾件非常好.

憂之二是在專欄的每個問題中, 我事實上非常故意地把問題背後我能看到的好數學藏起來, 只留下學生可以理解的線頭. 但心裡卻是期待是否有哪個學生可以挖出一堆寶. 但是目前為止的作品探索大部分都還停在表面, 還沒有看到哪個作品有從線頭抓到整個毛線球. 當然, 也有看到往另一個方向走出一片天, 這也是研究數學的樂趣. 只是知音難尋, 還是有點遺憾.

奇的是我自己覺得專欄中最好的幾個題目卻都沒人作, 反而幾個我覺得平凡的同時被全國各地的好幾組挑中. 這實在很微妙.

這些都不是什麼偉大的問題,但是從每個問題都可以挖到一點點好數學,體會一點點探索的樂趣。臺灣學生這麼聰明,卻花了太多時間解制式化問題,長久下來, 忘掉自發發想的能力, 也忘掉享受發現的辛苦與喜悅. 沒有自發的動力, 就會毀掉創造力與夢想. 這個專欄也算我小小的期許,期許為有緣的師生開一道探索的門, 從而擁有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月初編輯通知我, 科學教育月刊因不敷成本,紙本已經停刊, 下個月會轉為網路版。一開始有點惋惜, 但轉念一想, 這也不是壞事. 就期待網路可以吸引更多的讀者吧。

2018, 森棚教官